互联网产业诞生之初就被应用于不同场景以改善原有产业形态,前瞻认为我国互联网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互联网产业支撑类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产业发展硬件设施建设和互联网产业应用软件系统研发,产业中游则主要为互联网产业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呈现的产业形态。在“万物互联”的行业发展下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互联网产业下游主要为面向社会各界的应用主体。除此,在复杂的国内外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产业安全贯穿始终,监管机构则出台相关举措,对行业进行全产业链监管。
互联网产业上游支撑类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软硬件支撑等,代表企业有三大电信运营商、麒麟软件、浪潮等;互联网产业中游按应用场景来看,代表企业主要有西门子、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卫宁健康、科大讯飞、京东数科和数梦工程等;互联网产业下游则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应用主体部分。
产业链上游:软硬件支撑发展迅速
1、互联网硬件支撑-基础资源和接入环境发展较好态势
(1)基础资源:IP地址+域名
——IP地址:IPv6和IPv4协同发展
IP地址(英语:IP Address),全称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互联网协议地址。是网际协议中用于标识发送或接收数据报的设备的一串数字。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现阶段全球IP地址主要分为IPv4和IPv6两种类型。
2013-2020年,我国IPv6地址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促进其建设数量大幅上升。
2020年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57634块/32,同比增长13.3%,截至2021年6月,IPv6地址数量为62023块/32,较2020年12月增长7.6%。CNNIC监测范围内的全球知名度较高的23家公共递归服务器厂商中,有12家提供IPv6公共递归服务。
2013-2020年我国IPv4地址变动总体不大,平均增速维持在1%以下,截至2021年6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9319万个。